心肺复苏模拟人主要功能能是提供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练习和考核,遵循美国心脏协会2010指南,心肺复苏模拟人其系统核心模块由电子控制显示器、全身人体模型组成,为社会心肺复苏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及学员普及培训与医学院校、医疗卫生系统培训使用的超新一代产品。方便管理层对学员信息的管理,提供了实用、有效、数据详实的教学培训工具。 心肺复苏模拟人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医学院校,电力单位驾校,煤碳矿山,社区领域的急救技能培训,不久的将来急救技能的普及心肺复苏模拟人也会是急救领域不可缺少的产品。
1、意识突然丧失,病人昏倒于各种场合。
2、面色苍白或转为发绀。
3、瞳孔散大。
4、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心搏、呼吸停止与否,应作综合性判断,但因时间宝贵,可先判断意识,此后再作进一步判断。

1、心肺复苏操作:


手臂静脉穿刺、注射输液(血)
三角肌注射
股外肌注射
灌肠法
男、女导尿术
男、女膀胱冲洗
整体护理:擦洗、穿换衣服
四肢关节左右弯曲、旋转、上下活动
心肺复苏术
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也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它是在生命垂危时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健康人由于心脏骤停(如触电、溺水、中毒、高空作业、交通事故、旅游意外、心脏疾病、心肌梗塞、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骤停),而必须采取气道放开、胸外按压、人工口鼻呼吸、体外除颤等抢救过程,使病人在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护。在抢救过程中气道是否放开、胸外按压位置、按压强度是否正确、人工呼吸吹入潮气量是否足够、规范动作是否正确、人工呼吸吹入潮气量是否足够、规范动作是否正确等,是抢救病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心肺复苏、就是针对骤停是心跳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学习的心肺复苏,即是基础生命技术,因此是每一个人必须要掌握的心肺复苏技术。心搏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是临床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术(国际代称CPR)就是对此种危急状况所采用的急救措施。
一、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一)判定病人有无意识
(二)呼救:一旦初步确定病人神志昏迷,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
(三)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病人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四)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颔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
(五)判断呼吸: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可以明确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二、A—胸外按压
(一)按压位置: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上两指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二)按压深度:至少5CM。
三、B—畅通呼吸道(气道开放操作)
(一)、仰头举颌法(医务人员怀疑有外伤推举下颌法)。
四、C—人工口对口呼吸: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在畅通呼吸道、判断病人不存在呼吸后,即应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二)口对鼻及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当病人牙关紧闭不能张口、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婴幼儿时,因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可用口贴住婴幼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
五、人工循环
(一)判断病人有无脉搏或其它呼吸迹象
(二)胸外按压术

注意事项
第1步时,让心肺复苏模拟人仰头,使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第2步时,吹气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同时观察模拟人气道是否畅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现象一、开机后,设备不能启动或语音提示
【检查一】:检查电源指示灯是否亮
【检查二】:检查模拟人连线是否连接
【检查三】:检查电源线插头是否插紧或脱落
【检查四】:检查语音旋扭开关是否打开
【检查五】:检查保险管是否熔断
现象二:人工吹气后,显示器或语音提示异常
【检查一】:检查模拟人气道是否打开
【检查二】:检查人工吹气方式是否正确
【检查三】:检查进气管是否脱落(取下脸皮后,即可在下颌处看见白色进气管)
【检查四】:检查肺气袋是否漏气(取下胸皮后,可在按压板下看见白色肺气袋)
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