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氢混合发电暨智能微电网实训系统 智能微电网实验室系统 风光互补微电网实训装置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每年可支撑新能源专业群600名学生实训,为区域氢能产业输送紧缺技术人才。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助力职业院校成为新能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每年可支撑新能源专业群600名学生实训,为区域氢能产业输送紧缺技术人才。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助力职业院校成为新能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光伏储能发电教学系统不仅是实训设备,更是连接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桥梁。建议兄弟院校在实施时注意三点:一是建立分阶递进的课程体系,二是开发动态更新的案例库,三是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只有将硬件系统与教学方法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系统组成与功能特点解析</h3> 作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教学设备,(分布式)5K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真实还原工商业屋顶分布式电站的典型配置。
通过实物拆解教学,可让学生直观认识不同电解槽的膜电极组件差异。例如PEM电解槽的双极板流道设计,其蛇形流道相比平行流道可提升15%的气体排出效率。
该装置由多晶硅光伏组件阵列、并网逆变器、智能监控系统等六大功能模块构成。特别设计的可调倾角支架(15°-60°),让学生能通过物理实验直观理解光照角度对发电效率的影响。
该系统集成了双轴追日机构、离/并网逆变装置、储能电池组等核心模块,可完整模拟光伏电站从发电、储能到并网的全流程。相较于传统固定式光伏实验台,其追日功能可将发电效率提升30%以上,这对培养学生理解光伏系统优化设计具有显著价值。
这套设备以"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站"为原型,包含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单晶硅光伏阵列、储能蓄电池组及智能监控平台四大核心模块。在实训车间里,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系统如何通过MPPT控制器实现双能源协同,这正是行业主流技术方案的典型缩影。
由风向传感器、偏航控制器、伺服驱动机构组成完整的跟踪闭环。学生可通过PLC编程界面实时调整PID参数,观察偏航角度与风速矢量的动态响应。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通过引入风光电互补发电综合实训系统,成功构建了"理论-仿真-实操"三维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套系统不仅复现了真实电站的运行场景,更创新性地整合了能源管理、智能控制等前沿技术模块。
作为职业院校新能源专业的教师,我们深切感受到传统理论教学与行业需求之间的断层。学生普遍存在系统认知不完整、故障诊断能力薄弱等问题。为此,我校引进的FD-FDTS型风力发电系统教学实验平台,正是破解这一教学难题的关键设备。